4.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惜代价培育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花钱报各种学习班、请家教,孩子的学识知识是增长了,可是你否注意到你的孩子是否合群呢?现在社会越来越讲求合作,讲究团队精神,一个人再优秀,如果他不能融入群体当中与合作,那么还是不能够成功的。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可以从小就培养的。一个合群的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与人合作,而不合群的孩子则比较欠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比较孤僻。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的儿童。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虽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难以人合作,而现在的社会很讲究团体合作,因而也比较难以适应社会。
幼儿喜欢成人的爱抚、逗引和亲近,这就是最初的“集体欲”。当孩子精神上满足了,身心才会健康成长。满周岁后的幼儿,这种“集体欲”会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特别喜欢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开始出现社会性的需要。但是在幼稚园里也会看到一群玩耍的孩子当中也会有一些孩子只是正在旁边远远的看着,或是独自玩耍,却不肯参与到小伙伴们的游戏中。那么孩子不合群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心理压抑:父母感情不和或者家庭遭受挫折,造成孩子孤僻性格不愿接受人。
2.依恋成人:一部分家庭把孩子抚养和寄养在私人家里,因为从小没离开过成人的怀抱,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入托以后爱哭闹,有的甚至出现神经紊乱现象:哭叫着要小便,却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刚拿掉便盆就尿裤子。平时不和孩子们玩耍,情愿一个人,适应托儿所的生活比较困难。
3.环境束缚: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保护过严,不准街串门。由于孩子长期失去与人交往的机会,显得很胆怯,见以陌生生人就态度不自然,更不会主动找小朋友玩耍。有的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溺爱,养成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一个人如果不会和别人正常交往和建立起人际关系,他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此,培养孩子的合群精神是很重要的。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合群呢?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在这种气氛中,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人平等相处,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不随意训斥打骂,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
2.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交谈。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3.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处,客观上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来独往的缺点。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一些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他人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却使孩子丢掉了在群体生活中锻炼的机会。
4.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5.对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更要将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以行为疗法矫治不合群的孩子,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