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在快节奏、高压力的作用下,我们不知不觉变成了“炸药包”,沾一丁点"火星"就会爆发。
但你知道吗?愤怒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引火上身”,把健康搞得一团糟。《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帮你排出堵在胸中的这口气。
受访专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李建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主任医师 罗卫芳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李君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张玉娟
爱生气,8种疾病找上你
罗卫芳指出,生气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正常运转,降低抵抗力,最终引发疾病。具体地说,生气有8大危害。
1色斑沉着
生气时,大脑血液中增加的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2出现甲状腺问题
生气会搞乱内分泌系统的控制中枢,使甲状腺分泌激素过多,久之会引发甲亢。
3加速大脑衰老
生气时脑血管压力增加,血液中含有毒素最多,进一步加速脑部衰老。
4胃溃疡
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减少胃肠血流量,蠕动减慢,严重时会引起胃溃疡。
5造成心肌缺血
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会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血。
6损伤免疫系统
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醇。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运转
7月经不调
生气和压抑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月经不调、周期不规律、经量减少、血色暗红等问题,甚至出现闭经或更年期提早到来。
8伤害乳腺
生气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滞血淤,发生乳腺增生等疾病。
给6种愤怒开“处方”
炸药型一点就着劝不住
暴怒的人很难换位思考,从而可能说出事后难以解释或弥补的话语,甚至做出让你悔恨一生的举动。
建议:
等待怒气消解。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默数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有规律地跳着数,比如1-4-7-10-13……在数数时做点加减法运算,更容易让理性回归大脑。
掌控自己的情绪。稍稍改变表达感受的措辞,比如轻轻说一句“你的做法让我生气了”,比满口脏话更有效。
自虐型一切错误都怪我
长期对自己宣泄愤怒,容易对自己产生失望、不满的感觉,甚至患上抑郁症。
建议:
和自己对话。责怪自己前扪心自问:“谁说我需要为这事负责?”认清真正的责任所在,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挺身而出,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找回自信。在纸上写下自己所有的优点,培养自我价值感。
隐忍型满腔怒火锁心中
可能用“自毁”的方式泄愤,比如贪食、过度消费等。愤怒本是能推动问题解决的积极力量,但隐忍不发,做错事的人就一无所知,更谈不上道歉。
建议:
自我质问。问自己:“同事出了错导致我挨批,我可以毫无表示吗?”你的内心或许会回答:“不行!这对我和他都不好!”
换个角度想问题。不妨试想,假如朋友受到伤害,他会怎么做?没错,他当然有权表达不满,那自己为何不可以?
用建设性方式沟通。压抑愤怒往往给家庭和朋友带来更多伤害,最好的方式是,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谈谈,并且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嘲讽型阴阳怪气绕弯子
嘲弄是被动的攻击性沟通,而非“机智”的幽默。刻薄的言辞和古怪的表情更容易伤人,尤其是亲近的人。
建议:
与其绞尽脑汁地讽刺人,倒不如找到合适的词语,直接表达你的真实想法。
比如说“我希望你下次能守时,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这样更能清楚传递信息,远比尖锐的讽刺要好。
偷摸型悄悄搞点小动作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也感到不爽,而不是努力争取让自己过得舒服些,结果就是“双输”。
建议:
允许自己适当表达愤怒。可以拿出魄力与人交锋,但要拒绝伤害性行为。
为自己争取。与其采取故意不交工作报告的方式泄愤,倒不如鼓足勇气告诉老板,你的工作量已经长期超负荷了。这的确不容易,但总好过背上“小人”的坏名声。
学会控制局面。觉得自己承担太多,不妨着手改变局面。比如独自收拾屋子很吃力,就赶紧动员室友参与进来,而不是一个人发愁。
习惯型成天一副坏脸色
总是习惯性地发脾气,家人、朋友、同事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快就会怕了你,甚至避免与你接触。
建议:
找到问题的核心。你究竟在为什么事情而苦恼?不妨找个安静的地方,深入发掘内心,你会发现,同事借剪刀、老公乱丢垃圾、室友不收拾屋子之类的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怒。
察觉愤怒的迹象。这类人常常说话冲、脸色差却不自知,一不留神就伤害了他人。留意自己的行为和感觉,当你能够灵敏地觉察到自己快要生气时的种种迹象时,便可做些努力平息即将到来的怒气。
想象平和的画面。在被怒火包围之前,试着想象一下:你的呼吸是一片云,你可以看到空气被吸进鼻子又呼出来。做得好的话,每次呼吸都会变得深而平静,愤怒也随之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