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巴山夜雨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非常深厚。据考古工作者论证:该文化距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三大文化体系,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以至于有的专家宣称巴蜀大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而且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提起巴蜀,人们脑海中首先闪现出的可能是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的故事。最近一个时期,人们还会想起三星堆文化遗址。这些考古成果往往给人以悠久的历史感,让人感慨良多,同时又为其历史沧桑而感佩不已,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真正地了解巴蜀地区以及巴蜀文化。如果他们得知以上所说的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仅仅是巴蜀历史的一个片段,不知又该做何感想了。事实上,巴蜀的历史非常悠久,其源头大概要追溯到200万年前。当时,在现在的四川本书所提到的四川,是指1997年3月重庆直辖市设置以前的四川省。巫山地区居住着一批古人类,他们使用石器等简陋的工具在丛林中追逐猎物,正是这种使用简陋劳动工具进行生产活动的原始场面,拉开了巴蜀地区古文明的序幕。
大约在4000年前,巴蜀地区的文明开始逐渐发展,从而真正进入文明社会,蜚声国际的三星堆文化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到了周朝,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巴国和蜀国。巴国以重庆为中心,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四川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活动。蜀国以成都为中心,包括四川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而且早在商朝至西周时期,蜀人就与黄河流域的民族有了文化交流活动。虽然这两个国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它们却很快被淹没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当强大的秦国征服了这两个国家后,这块被称为巴蜀的土地开始融为中华大地的一部分……而所谓的巴蜀文化,其实就是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合称。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完全独立存在,它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并与之交流、融合。巴蜀文化产生得比较早,那时候中原文化早已产生,可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还比较微弱。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两者之间出现了交流与融合现象。据考证:春秋时期,巴蜀地区只居住着土著居民。从战国时期开始,外地人纷纷入川,规模较大者有汉末的刘备入川、唐代的唐明皇入川等。因此,巴蜀地区的本土文化得以与中原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产生密切的交流,并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巴蜀文化较强的兼容性和辐射能力。
此外,巴蜀文化还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大陆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该路线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也是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通过它,巴蜀文化不但影响了西南各族,甚至对南亚各国也有一定影响,从而使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限制,具有了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
巴蜀地区人杰地灵,从秦汉至今相继产生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李调元、杨升庵、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他们在汉赋、唐诗、宋词、蜀学、道教、史学、易学、天文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
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历史悠久、幅员广阔。神奇广袤的巴蜀大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巴蜀民族艺术,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艺术与汉民族艺术的交织、融合,自然成为巴蜀文化中的一大亮点。高腔、昆腔、胡琴腔、弹腔和四川灯戏等五种声腔组成的川剧,在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中渐渐融合,并在语言、表演、音乐、舞美等各方面充分磨合成统一的风格,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独具巴蜀地区特色的巴渝舞和石磬,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被称为“打琴”、“敲琴”的洋琴和四川清音,不仅丰富了曲艺说唱艺术形式,而且独具地方特色,给人以深沉的美感……此外,四川人还很讲究吃的艺术,川菜注重调味,有辣椒、花椒、胡椒、豆瓣、姜、葱、蒜等,味道醇厚,人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川酒则芳香浓郁、绵醇爽甜,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这一切都散发出巴蜀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引领着我们去探索、追寻……
编者
2007年10月
第 一 章 巴蜀溯源(1)
说起巴蜀的源流,就不得不提到三星堆文化遗址。它以悠久的历史感和独特完美的艺术感受,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作为巴蜀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源头要追溯到200万年前在四川巫山居住着的一群古人类。当时的人类使用石器在丛林中追逐猎物,从事原始劳动,为巴蜀地区古文明的发展拉开了序幕。经历了长久的人类智能积累和对大自然的改造后,大约在4000年前,巴蜀地区进入了文明社会,而三星堆文化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到了周朝,这一地区出现两个重要的国家:巴国和蜀国。虽然这两个国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它们却很快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了。后来,强大的秦国征服了这两个国家,它们的土地渐渐与中华大地融合、共生,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
一、原始社会
富饶的四川平原
早在200万年以前,四川地区就出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史前人类文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人员在四川巫山县的龙坪镇龙骨坡发现一批古人类的内侧门齿和下颌骨骨骼化石。经过科学手段确定:这些骨骼是距今200万年以上的古人类的。由于这些骨骼是在巫山县发现的,所以人类学家将其命名为“巫山人”。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四川省资阳市的黄鳝溪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化石。经过古人类学家的科学推测,这些古人类大约生活在10万年前的古代社会。随后,考古学家又相继在四川境内发现了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铜梁旧石器遗址、鲤鱼桥旧石器遗址和富林文化遗址。
铜梁旧石器遗址位于四川省铜梁县西北,鲤鱼桥旧石器遗址位于资阳市孙家坝。经过科学仪器的测定,这两处遗址上的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大约25万年前。富林文化遗址位于大渡河与流沙河汇合处的四川汉源县宫林镇,距今约有2万年。距今七八千年时,四川地区的原始居民逐渐进入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聚集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大渡河,北达广元、阆中,南到西昌的广阔地区内,共发现200多处。在这些遗址中,具代表性的有广元营盘梁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和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
广元营盘梁文化遗址位于广元市东北部的、四川与陕西交界的中子铺附近,是我国长江流域首次发掘的、以细石器为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距今有6000多年。大溪文化遗址位于夔峡以东的、大溪与长江交汇处的台地上,距今有5300多年。后者早期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出现了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也从事渔猎活动,彼此之间还出现了产品交换关系。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位于广汉市城西南兴镇,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是四川境内范围最大的一处文化遗址。早在1929年春,当地农民在宅院旁挖水沟时就发现了很多精美的玉器和石器,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序幕。此后,原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和助手林名均、省市考古研究所等相继对三星堆进行发掘,整个发掘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经考古发掘证实: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3000年之间,起于新石器晚期,延续发展到商末周初。在最初的考古中,还发现了大量原始木骨泥墙式房屋。
第 一 章 巴蜀溯源(2)
四川地区在原始社会时期所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虽然与其他地区具有相同的人类发展轨迹,但又具有不同的文化面貌,这就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早期人类原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