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再说长江TXT下载

再说长江

作者: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栏目组(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475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
第一集 大江巨变(1)
------------

  20年,历史中的短暂一瞬,对于世纪之交的长江,却充满沧海桑田的意味。它的背后,是一个巨变的中国。
  这是20多年前一部史诗般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中的影像,拍摄者将镜头对准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记录下与它有关的神奇自然、厚重人文和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状态。1980年代,一个将改变中国人生活的时代正在到来,时代变迁的急促脚步,成为《话说长江》中最具历史张力的影像。
  1983年,《话说长江》播出,产生了一个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当年的报道这样描述:“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对于当年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影像的盛宴,更为重要的是,这条巨大的河流带给他们澎湃的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一个个难忘的画面,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时代印记。通过电视荧屏,中国人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流淌亿万年、养育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母亲河的真实容颜。
  这部长达25集的系列节目,来自4000多分钟的电影胶片素材。鲜活的画面背后,是历时整整一年的艰辛拍摄。1981年,一代电视人开始了这次盛况空前的拍摄,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两岸。之后,一部在中国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脱颖而出。
  2004年,距离《话说长江》播出整整20年后,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沿着长江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拍摄。这是对20年前脚步的追寻,某种意义上,这是跨越不同时空的同一次记录。
  20年,历史中的短暂一瞬,而对于世纪之交的长江,却充满沧海桑田的意味。它的背后,是一个巨变的中国。
  这是20多年前留下的画面,长江上这些险峻的峡谷,令人想到古诗中关于蜀道的描述。峡谷居民搏命般的水上生活,带着远古的血性和豪气。而在流域的另一些河段中,富于现代色彩的水利工程已初露端倪。20世纪80年代,长江边的城市中已出现这些规模巨大的楼群,时尚,开始成为大多数人的新鲜话题。
  这些情景,仍然深深地映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会令人感动。这些来自20年前的面孔、表情和动态,让我们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同时,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今天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20年。
  从2004年起,《再说长江》摄制组开始多方寻找当年镜头中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凝聚着20年长江流域,甚至整个中国变迁的历史。
  1982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竣工了,人们用罕见的隆重庆祝桥梁的落成。这一年,重庆孩子李曦11岁,居住在新大桥旁边的他,成为大桥上的第一个晨跑者。
  23年后,李曦和家人仍然居住在长江边,在桥上晨跑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下来。不同的是,这已是重庆无数新大桥中的一座。今天,重庆的跨江桥梁的数量已超过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桥梁数量的总和。它们纵横南北,依山就水,连接出一个巨大的都市。
  23年后,这个长江上游的城市,已是中国最新的直辖市,如同当地传统戏剧中的绝技一样,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
  今天的重庆,是另3个中国直辖市总面积的2.4倍,重庆版图的翻新,已缩短到每3个月一版。
  影像,展示出这个城市魔幻般脱胎换骨的历史。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城市,布满时间创痕,饱含生长能量,20年间的突变,已超出了重庆人想象力的极限。
  20年,在整个长江流域,对于居住在不同城市和乡村的许多人来说,生活的奇迹,都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市,100多年前留下的西式建筑和欧陆情调背后,城市的脊梁和肢体飞速延伸,血脉贲张。
  上海人对时尚的追求,在今天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速度,刺激了上海人的灵感,现在,这仍是他们遵从的法则。20年,速度,带来一座城市沧海桑田的诗意。上溯到六七千年前,今天上海所在的地域还是茫茫大海,数千年间,长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长江流域这个巨大的冲积平原,这是上海最初的历史。现在,历史仍在长江与大海的交合中衍生。
  这个由长江的泥沙堆积孕育的中国第三大岛屿,仍在以每年新增2万亩土地的速度增长,这些伸向大海的湿地,仿佛是长江生生不息的象征。
  在距离大海6000多千米外的地方,长江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它的个性。仿佛从天而坠,狂野的水流带着初生的血性和莽撞,劈开山脉和峡谷,一路浩荡东去。
  今天,以我们短暂的生命,仍可观照这条亿万年的大河,长江流域这些亘古造化的自然奇观,有着长江脱胎临界过程中所有的生命迹象。许多证据表明,200多万年前,人类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这里。在孕育万物和人类的过程中,长江仍以各种方式呈现它最新的生命状态,周而复始,昼夜朝夕,如同我们每个个体生命的降临。
  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两岸,许多人正在经历他们不同的人生阶段。而作为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定时代,80年代却充满最原生的活力和状态,有着和孩子一般的天真和生动。此时,不论对于孩子还是他们的时代,一种富于能量的生活正在来临。
  那时在长江两岸的许多地方,人们的身边发生着不同的事,一些重大的事件,成为长江历史中的重要标志。
  1983年,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外,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被记录下来。这一年,人们在长江上建成了第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葛洲坝。
  20多年后,在距离葛洲坝不远的长江三峡中,人们开始告别即将被淹没的家园。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正在这里进行,人数多达百余万的移民们,将要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
  今天,世界水利史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词——三峡大坝。这座大坝给长江带来的不仅是山河巨变,更使一个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个长江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文明壮举,带来中国人对长江文明源流的进一步探寻。13年前,随着大坝的动工,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工地出现在三峡库区600多千米长的河段中。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