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很短暂,这短暂的人生,无一例外都同吃喝纠缠在一起。人之初从娘肚里呱呱落地啥都不想,惟一的欲望是吃一口妈妈的奶。襁褓之后的童年,吃喝、玩耍两件大事,吃喝是第一位的。上学读书,吃喝仍很重要,没吃没喝还谈什么学习。进入社会,也多是忙着为吃喝去赚钱,即俗称的“在那里混饭吃”。活到八老七十更怕没吃没喝,每日每时都在关心着无比重要的吃与喝。我自然更难免俗。行年七十有五,回首望时,我这一生无论是坎坷还是辉煌,无论是屈辱还是荣耀,其酸辣苦甜、升迁沉浮,皆同吃喝密切相联。尤为难得的是我的后半年竟然钻到饮食文化圈里来,同吃喝结下了化解不开的浓浓情愫。
说到情,我也是最近几十年来才着实感到人生有五种感情最难忘记,除了乡情、友情、亲情和爱情,居然还有吃喝情。其实,吃喝情早为我们的圣贤所看重。我们不仅有“民以食为天”的圣训,并且还用吃喝来纪念先人,用吃喝来推行教化,用吃喝来协调人际关系,用吃喝来培训道德礼仪,用吃喝来敦睦亲友、联络邻里感情。何况中国原是一个官商士农兵界线分明,三教九流层次有别的多群体,自古以来就形成种种不同的吃喝相。有节俭的吃喝、半丰半俭的吃喝和奢侈豪华的吃喝;有大快朵颐的吃喝、细嚼慢品的吃喝和浅尝辄止的吃喝;有恓恓惶惶的吃喝,战战兢兢的吃喝和蝇营狗苟的吃喝。不难看出,这些吃喝相表明中国人的吃喝,绝不单纯是对“人的本能”、“人的最大欲望”这一哲学命题的诠释,也不只限于充饥填肚和强身养生等功利性、知识性的范畴,还充溢着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观照。人生境遇、心理情结、精神活动等等味外之味,往往比吃喝更重要。
就我个人一生的吃喝来说,好像前半生只能说是为了填饱肚子,至多是为了能享口福,而后半生则是从吃味道、吃营养、吃*等逐渐向吃文化、吃科学、吃艺术等方面转化。如果说我在吃喝中吃喝出了人间冷暖和世态百味,那么,我的感悟自然也就不仅仅是对吃喝本身的新发现,而是有了认识生活、认识人生的全新视角。不过,吃什么与不吃什么,好吃与不好吃,运用逻辑推理行不通。因为吃喝原本没有什么衡量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人的喜好、习尚、趣味和情绪,乃至偏见,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品味谈吃》内容比较广泛,有议论、有感悟、有典故、有技法……均是从那些具体而微的吃喝中,抒写自己的真性灵和真感情,借一啄一饮体味、表达我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热爱和眷恋。有鉴于此,我不企望掘作不朽,只求能为茶余饭后增添一些轻松的话题,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是以再谢山东画报出版社许大昕助我《品味谈吃》迈向浩瀚的书林。
王子辉
2008年10月于西安金桥花园五味斋
第一部分 食物杂俎 西北佬说鱼翅(1)
鱼翅对我这西北佬来说,不只吃的很少,见也见得不多,20世纪40年代曾听说有鱼翅席,可那是高官、富商的专美,一般人是不能问津的。50年代以后,别说鱼翅那么贵,经营的饭店也不多,就是连到酒家吃筵席也被视为奢侈的行为,所以,我的前半生尚不知鱼翅为何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节节上升,鱼翅成了高级宴席请客的标杆,在“食必有翅”的背景下,我才吃到了鱼翅。
我第一次吃鱼翅是80年代初,吃的“鸡锤鱼翅”,是个山东菜,记得是用12只蒸过的鸡腿摆在盘子周围,蒸好的鱼翅扣在盘中间,上面浇了些味汁。看来很丰满,但鸡腿似乎成了主角,鱼翅显得不多。颜色红亮亮的,我只吃了一口,因十几个人吃。自己再也不好意思去挟。当时虽对其质地没有太多注意,只觉鲜咸醇浓,倒也适口。只是由此而产生了“鱼翅不过如此而已”之感。其实,鲁菜中的红扒鱼翅、荷花鱼翅、鸡汤鱼翅、凤凰鱼翅等,也是著名的鱼翅菜,只可惜我当时尚未吃到,难以讲出优劣。后来,也听说过北京谭家菜中有“黄焖鱼翅”,被人们誉之为鱼翅中的上品,遗憾的是终归无缘一尝,只好“听着兴叹”了。倒是最近多年好几次去港、台参加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先后吃了新同乐的“红烧排翅”、亚都饭店的“腊肠炖排翅”、福华饭店的“火锤鱼翅”和“顶上鱼翅”,才弥补了我几十年未能满足的欲望,也加深了对鱼翅的认识,真所谓可遇而不可求。
鱼翅为鲨鱼、鳐鱼、银鲛鱼等软骨鱼类鳍的干制品。按其鳍部位分为背翅、胸翅、腹翅、臀翅和尾翅。如按加工好的形状,又可分为散翅、排翅、月翅和翅砖。一般常用的是散翅和排翅。据说商家吃鱼翅的兴趣与官员、文人不同,商家注重卖相,喜欢吃整片的排翅,官员和文人讲究实际,以拆成一根根的散翅为上品。散翅粗长润亮,能让人真正享受到吃鱼翅的乐趣。
人们都说中国是食鱼翅最早的国家,这我相信。台湾人相传,七百年前的明朝郑和下西洋,偶然发现粮食不足时,被土人丢弃的鱼翅煮后可以用来充饥,从而开启了中国食翅的新纪元。其实,中国食鱼翅可推移在明代之前。就我看到的古籍,《宋会要》就有从海外向福建输入鱼翅的记述。说明鱼翅入馔最迟不晚于宋代。吃鱼翅的发明权当非中国莫属,只是在明代,鱼翅成了宫廷的高级食品。后因吃的人渐多,鱼翅竟变成全世界争相“废物利用”专门卖给中国人的抢手货,也使中国人莫名其妙被戴上“鲨鱼终结者”的桂冠。尽管日本在二战前成了世界上主要的捕鲨国,近二三十年又变成鱼翅的总收购国,可资料显示,日本食用鱼翅数量并不多,而是将百分之八十左右销售到港、台、大陆和新加坡。说明华人仍是鱼翅的最大享受者。
鱼翅从宫廷珍馐走向民间,大约是清代开国际贸易之后,先传到高官显贵和富商巨绅之家。像当时的孔府菜、随园菜和谭家官府菜中,均有鱼翅菜的记载。民国以后贵族世代结束,社会渐趋平等,吃鱼翅不再是官员们的专利,其他人只要花得起钱一样可以在大城市的高级饭店能吃到。不过,当时以广州为贸易大港,得地利之便,再加上商贾名流聚集,自然成了吃鱼翅最流行的地方。这大概正是至今香港变成鱼翅进口、加工、批发中心,粤港鱼翅菜最多、制作口味最佳,而北方厨师不擅烹制鱼翅,水准和粤港厨师相差一大截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