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大战略:大国策TXT下载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大战略:大国策

作者:高全喜(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1.25M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中国策篇 关于构筑中国国际战略的几点看法(1)

关于构筑中国国际战略的几点看法

王缉思

中国国际战略的界定和主体

本文中所探讨的“国际战略”,相当于美国人所说的“大战略”(grandstrategy)。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应当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什么是本国的核心利益,对这些核心利益的主要外部威胁来自何方,在国际上应以什么方式和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在这里强调“外部威胁”和“在国际上”,是有原因的。从道理上讲,中国的国际战略同美国的“大战略”一样,应当是“对外战略”。但中国的战略有其特殊性,即外部威胁与内部威胁经常相互转换,相互呼应。在古代,王朝即国家。远的不说,宋朝、明朝、清朝都是在外患内乱的夹击下灭亡的。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也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兴起的大背景。中国真正有了现代国家意义上的“国际战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国际战略旨在维护主权与独立,同时与内部政治安全具有直接的关联。战略敌国即是外部的安全威胁,同时也构成内部的政治威胁。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的苏联,对中国造成的威胁都是如此。于是有了50年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全面“一边倒”的战略,以及“*”十年期间“反帝必反修”的战略思想。

直至今天,中国内外政策密切互动的特点仍然相当鲜明。比如“*”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稳定繁荣问题、“*”、“*”等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民族宗教问题、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问题,等等,都涉及内外威胁的呼应与结合。这类问题在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或是不致危害国家核心利益或核心价值观的,在中国则可能因处理不当而产生严重后果。

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安全威胁对国内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消极作用,总体上呈现衰减的趋势。80年代初期至中期,中国仍视苏联霸权主义为主要安全威胁,在中国南部边境亦发生过军事冲突,但苏联在中国国内政治中的作用已经很小。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前后,美国对中国形成政治威胁,但在1996年之前却未形成直接军事威胁。此后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增长,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美国对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逐渐下降。今天,尽管中国对外贸、外资的依存度很大,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国内外许多观察家都认为中国政局的稳定性超过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爆发世界大战和大国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危险小于以往。“*”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但在中国国家实力快速上升的情况下,台湾真正“独立”并得到广泛国际承认的可能性可以基本排除。“*”、“*”更无达到目的之可能。中华民族已无亡国(受异国统治或主权丧失)、国家政权被颠覆之虞。

在这一国内国际大环境下探讨中国的国际战略,就可以比以往更多地考虑外部威胁和国际因素。同其他成熟大国一样,中国国际战略的主体应当是国家安全战略(包括国防战略)、外交战略,以及对外经济战略。至于涉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宗教的国内问题,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应当作为设计国际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国情背景和重要变量来看待,但不是国际战略的主体。如果把应对这些国内问题的战略全部放到国际战略的大盘子里,它就会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拼盘,以致不堪重负,无法作为国际战略来运作。因此我主张,构筑中国的国际战略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将主要视角转向对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的外部因素,也就是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国际大局。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