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中国文明的源起
公元前27世纪的中华大地,正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在黄河中游与汾水下游一带的黄土地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部落,展示着他们的灵感和顽强的生命力。各部落之间争斗频繁,其中有三个部落最为强大:正趋衰弱中的神农部落(酋长称炎帝),兴旺壮大中的有熊部落(酋长轩辕)和九黎部落(酋长蚩尤)。炎帝是部落联盟盟主,但他的威望和实力仍不足以使各部落停息纷争。轩辕经过长期的布德修武,深受民众爱戴,周围部落也逐渐归服于他。在一次战争中,有熊部落打败神农部落,之后又打败九黎部落,杀死残暴的酋长蚩尤。于是,各部落拥轩辕取代炎帝成为新的部落盟主,称黄帝。中国文明初起于部落兼并而成的部落联合王国。
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人们以农耕生产为主。适宜的气候、水利和稳定的社会生产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农耕的长周期性和共同的生产要件——比如开发水利灌溉系统和共同应对自然灾害——都要求人们组织起来,形成共同维护公共利益,相互顾及的聚居生活模式,追求一种长期确定和有保障的,即存在权威核心(将权威核心视作集体利益的维护者)的社会环境。人们将维护集体利益视作最大的社会正义,在此基础上再维护个人权利的公平公正,即奉行“集体主义”。只要社会上出现有利于社会整体稳定和生产发展的权威,人们必然景从于它,以它为核心建立起大型聚居社会。
黄帝威德并用,以规则和权威管理取代部落间原始血腥的争夺,建立社会秩序,实现和平。他下令从此禁止各部落之间私相武斗,部落争执须向他投诉,由他调解。对于不服管理的部落,黄帝就用强力手段征服。传说也是黄帝建立了最初的经济秩序,发明了最初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建立起有组织秩序的文明国家雏形,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初祖。
经过黄帝王朝的历代君主的治理,归服部落越来越多,王国的地域在不断扩大。五帝之一的尧帝在逝世之前,将君主权位以“禅让”——非世袭传位给下一代有德有能者——的方式让位给舜,舜也以同样的方式让位给禹。这是君主权位非世袭传承的最早尝试。
公元前23世纪,禹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夏王朝。他将全国的行政区域重新划分:以首都安邑为中心,五百里以内由君主直接管辖,作为王国的“中央力量威慑区”,称“甸服”,人民向君主直接纳税;在“甸服”之外围,每五百里划一个区,分别称“候服”、“绥服”、“要服”、“荒服”,像同心圆一样拱卫着中央区。君主的影响力随着距离渐远而减弱。这五个区域之外,就是夏文明难及的“化外之地”了。传说禹曾将当时已知的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称“九州”,于是后世有时就用“九州”代表中国。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得君主位置,经过一番巩固权位的战争,启废除了“禅让”制,恢复了君主世袭。
据记载,由于辖下的部落拥有相对独立的军政力量,夏王朝的初期政局不太稳定,发生过几次差点导致亡国的严重政变冲突。夏王朝的统治延续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任君主桀非常残暴,而这时,商部落的力量逐渐强大,首领成汤很得民心。成汤联合其它部落一起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起商王朝。商部落接受了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逐渐向稳定的农业社会转变。
商王朝建立起一个中央官僚机构,商王能直接管理各地的部落首领,中央集权有所进步。但各地的世袭部落首领在本部落区仍然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部落的强大导致商王朝建立初期出现一些动荡。商王朝在基本稳定中延续了六百多年。
君主专制使中国历史常出现循环特性。商王朝中后期有几位君主昏庸无能,最后也出现了一位特别残暴的君主纣。这时,商王朝辖下位于渭河流域有个从事农业的周部落,大量吸收被商纣王迫害的有才能者和百姓,逐渐强大起来。周联合各部落推翻商王朝,建立起周王朝。
周以首都镐京为中心,沿渭水下游与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土地,由周王直接统辖,称作“王畿”。周王也依靠“王畿”强大的军政实力保证统治权威,与夏商两朝相似。周王建立起“分封制”,将王畿之外的全国土地分封给各亲属、有功的大臣将领和“先圣先王”的后代,形成以周王为权力核心、各“诸候”国并列的权力体系。诸候每年要向周王朝觐和进贡,他们在首都镐京有专门的官署。各诸候对封地内的平民与奴隶享有支配权,并保有军事力量。诸侯之间相互尊以国君之礼,不能相互干涉内政,只有周王有权剥夺诸候国国君的世袭封国与爵位。当周王征兵作战时,各诸候必须率领各自军队,听候调遣。
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在周王、诸候、贵族、平民与奴隶各阶层之间规定一种详细复杂的礼教制度、世袭宗法制度——即“周礼”,将“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与贵族继承模式固定下来。周王不仅是世俗的君王,而且是“得之于天”的精神领袖,其统治权威具有神圣性,以维护统治者的特权和社会的稳定。
这就是中国文明的源起阶段。受农耕生产方式的影响,中国文明总是追求一种确定性,从一开始便认识到社会核心的确定对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因为核心权威通常代表着长期确定的规则和社会秩序(尽管这种权威通常建立在强权、神权的基础上),有利于农耕生产的发展,所以人们不会贸然打破它,除非核心权威失去权威性,自我崩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虽然旧王朝屡被推翻,但世袭制却数千年不变的根本原因。农耕的自给自足性和对环境稳定的渴望,使中国文明不太可能产生对外掠夺的野心,缺乏攻击性。人们通常称这一特性为“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