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笔者过去曾在国外(美国)进修,目前在国内一所公立师范学院服务,担任教授一职,自认受过高等教育,以及现代科学的洗礼,因此对于许多“怪力乱神”的种种传闻,往往认为荒诞不经,不屑一顾,尤其是所谓“因果报应”的理论,则认为是一般宗教家蓄意编造藉以宣扬教义的一种伎俩,因此始终未能加以重视。不过近几年来,由于一再目睹和经历这类的事例,因此在亲身感受、客观观察之余,深深感觉到宇宙间的确存在若许多目前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一些神秘现象。
笔者由于上班的需要,在民国六十六年全家迁居于嘉义,不久便发现嘉义地区极为复杂,有名闻遐迩的黑道入物,然而也有不少热心公益默默奉献,令人十分敬佩的善心人士。由于邻居好友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嘉义地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慈善团体,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经常在铺路造桥的“行善团”,据说会员目前共有一万三千多人,大家经常出钱又出力,在穷乡僻壤的乡间兴筑桥梁,目前已经筑好了一百四十多条,裨益至大,因此赢得了各地居民以及政府的交相称赞,除了行善团之外,尚有一个默默行善较不为所知的团体,称为“行善堂”,规模也很大,他们大约每两个月便发动一次定期布施的活动,对象主要是孤儿院(目前均称为育幼院)或养老院(目前均称为仁爱之家),最近每次布施的总额大都在白米六千多斗以上,折合现款约九十多万,会员人数也有两、三千人,目前布施的范围也已经遍布了全省各地区。此外还有“仁爱慈善会”经常以财物救助许多一时遭遇不幸的人,他们服务的项目除了“急难救助”之外,还有“贫困扶助”、“施米”、“施医”、“施棺”、“灾变济助”,及仁爱之家之类机构的慰问等等之外,并且还时常翻印大量佛经和善书,免费赠阅,以劝化世人,真是功德无量。由于办理热心,成效卓著,因此目前会员人数亦极为众多。可见嘉义的居民实在名符其实极富“义”气,善行实在可“嘉”。笔者了解之余,不胜感佩,因此也在他人的介绍下参与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因此了解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行善团体的缘起
在花莲据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几个山胞抬着一个患急症的病人,徒步跋涉了八个小时的山路,好不容易才达到花莲市区的一家医院,没想到因为无法缴约入院的保证金,医院竟然拒绝加以医疗,这些山胞尽管一再恳切地哀求,然而这家医院仍然不为所动,他们在万分的失望和无奈之下,只好把病危的患者抬回原来的老家。一位佛教徒听到了这件令人心酸的遭遇后,便决心要发挥佛陀慈悲的精神来救助社会上一些不幸的人群,后来经过一番的心血和努力,终于成立了目前极负盛名的“慈济功德会”,目前由于热心响应的会员遍布各地,为数极多,因此每个月都能以四、五百万的巨额捐款来救助一千五百多户的贫民,使他们能够长期受到最实际、最温暖的照显。此外,他们目前还正在动工兴建一所东部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医院,以便为贫苦的大众作医疗的服务。可见事在人为,有志竟成,结果造福贫民不知其数,实在令人不胜敬佩。
嘉义市有一位何老先生,十几年前有一位好友被马路上未加盖的涵洞所坑,伤势很重,他到医院探望后,深感路面不平害人不浅,于是招募一些好友,带着锄头、畚箕,到各地去整修路面,填补坑洞,修理桥梁,并且自行购买木板、铁钉之类材料去修理吊桥。这种工作持续三年之后,民国六十年,嘉义县中埔乡石哢村有两个兄弟因为冒险渡河被河水冲走而丧生,为了避免类似的不幸再度发生,他们便决定以出钱又出力的方式,到这一偏僻地区,捐造桥梁,后来在何光生以及二十几位好友,分头劝募和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并鼓励热心的会员利用周末假日前往帮忙的结果,终于在民国六十年六月完成了第一座长达九点八公尺的“惠生桥”。十几年来,他们已经陆续建造了一百四十多条的桥梁(今年五月止),贡献实在很大,真是功德无量。
除了行善团外,嘉义还有一个由一大群善心人士所组成的“行善堂”,他们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平时除了经常对贫困不幸的人家加以救助之外,大家选定期相约至全省各地的孤儿院(及类似的慈善机构)从事布施白米的工作,每一次都获得极为热烈的响应。每次布施时,大家都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分搭四辆游览车浩浩荡荡前往布施和参观(无法亲自前往的则将布施代金委托联络人加以转交,事后再发给收据)。这些热心助人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中低收入的公务员、家庭主妇、工厂作业员、店员或工商从业人士。其中有一些令人十分感动的是,有一位年逾古稀,弯腰驼背,每日都推车四出兜售红豆(供作早点用)的“红豆婆”,尽管她孤独老迈,生活清苦,然而平时却能省吃节用,而每次布施时则必亲自前往,热心捐献,从不后人。有些寺庙的师父和道姑,尽管平时并没有什么收入,然而每次也都能够竭尽所能设法捐输,从不间断。有一位蔡小姐平常只是在家替外销工厂作鞋子的加工,所得的收入极为有限,然而每一次都捐了不少的白米,藉以表示对孤儿的关怀。此外还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蔡老先生,不仅每次布施都是一马当先,热心响应,而且平时还经常上山采药,以便救助病患,而且从来不取任何费用。由于热心感人,药效卓著,因此目前每天总有一、二百人前往其住处求药,许多行善堂的会员如颜先生及林先生夫妇等等,也都天天放下自己的事业,义务前往协助帮忙处理药材的工作,有时甚至自掏腰包购买药材加以补充。这些舍己为人,不断奉献,热心行善的事迹,实在令人非常感动。笔者由于经常与这些人士联系,因此不仅与他们分享了“行善最乐”的愉快,而且也经常由他们口中听到了一些闻所未闻,甚至不可思议,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一些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