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家庭用药》2009年第8期TXT下载

《家庭用药》2009年第8期

作者:上海市药理学会(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183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长期发热”要一查到底



  从呱呱坠地那天起,人就不可避免地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热,伤风感冒、胃肠炎和尿路感染最常见,但这些发热都不足为虑。需要提醒大家重视的是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是全球的疑难病症,病因不外乎三类:感染、肿瘤和风湿病。其中感染性疾病占半数,肿瘤和风湿差不多各占20%,另有约5%很长时间仍不能明确病因。需要明白一点,这里所说的“三类”实际上隐含了数百种疾病,这些疾病中,有些危急、有些重笃、有些不治,但是无论病情轻重缓急如何,也无论治疗的难易程度如何,必须明确病因,才能进一步对因治疗,而疑难之处恰恰就在于病因诊断。笔者数十年从事不明病因发热诊断临床工作,有时也难免感叹:不是医生无能,而是疾病太狡猾。
  从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极其认真和细致,这样才能发现蛛丝马迹。吃过某种特殊食物、到过某些特别地区旅游、有过某种特殊生活行为,查体时发现一个小小淋巴结、一个不显眼的皮疹、心脏新出现的杂音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线索。
  第二,长期高热必有“背景”,一定要一查到底、水落石出。持续数周高达40℃的发热,要么是恶性肿瘤,要么是严重感染。
  第三,各种辅助检查不仅要全面,更要重复。比如简单的骨髓穿刺、细菌培养和拍片,这就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切不可认为这是医生过度检查。
  第四,不可随便用药,尤其不可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在我们接诊过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几乎100%使用过抗生素,纯属滥用;近1/3用过激素,只不过图降温的一时之快;还有人长期用植物药调理,这可能会耽误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第五,在寻找病因过程中加强支持治疗。发热会大量消耗能量、水和电解质,在诊断中一定要兼顾支持治疗,否则会陷入病因尚未明确,病情已经严重恶化而至无法进一步查找病因的尴尬境地。
  第六,最大限度的耐心。患者、家属和医生都会因为不能尽快确诊而急躁,此时一定要冷静,要理解这个病症的复杂性。
  再介绍几种特殊情况:一是“药物热”。很多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药物热,在住院期间发热的患者中药物热高达15%左右。二是“伪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有关,多见于女性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三是“热感”。常常有人主诉发热,甚至声称体内有“火”,实际上只是感觉上的发热,体温并不升高,或许有疾病背景,更可能是“烦热”,大多数也是心理因素起作用。四是“夏季热”,俗称“疰夏”。人是恒温动物,下丘脑里有一个调节体温的开关,可维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数值,一般不超过37℃。环境温度一旦超过37℃,极少数人的调节开关会自动把调定点设高,但又很少超过0.5度,多见于体质较差者以及儿童和女性。五是生理性发热。如女性排卵期发热,一般要比平常体温高0.3~0.5℃,是生理现象。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一定要重视病因诊断。超过一周的发热必须去医院就诊,切不可随意服用退热药和抗生素,更不可自行使用激素,否则将延误疾病的诊治。



环球集萃



  惊人!
  高血糖每年致死300万人
  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最新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0万人的死因与高血糖有关。
  据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吉德·依扎提领导的研究小组对2001年全球死于心脏病和中风者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抽样分析。经推算,其中有150万心脏病患者和70万中风患者的死因与高血糖有关。此外,全世界每年还有96万人死于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
  研究人员指出,高血糖带来的健康危险比肥胖和超重更大。
  (据新华社消息)
  
  警惕!
  睡眠不足加大心脏负担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睡眠不足会加大心脏负担,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除了会影响人的神经和行动,还会在生理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睡眠不足的时间达到5天,人的心脏功能就会减弱。心率变化幅度减小是心脏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的迹象之一,与高血压也有联系。
  (摘自《健康之友》)
  
  防病!
  女性预防乳腺癌红酒无益反有害
  喝适量红酒对身体有许多健康益处,但对女性预防乳腺癌而言,红酒是有害物质。这是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发现。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纽科姆近日说,以前一些研究显示,红酒有助预防心脏病和前列腺癌等,但现在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红酒并不能帮助预防乳腺癌。纽科姆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发现,红酒与白酒一样会增加女性乳腺癌风险,两者在这方面没有区别。”
  (摘自《科学时报》)
  
  小心!
  吃食盐也能上瘾可引发抑郁症状
  为什么一些人吃饭时“无盐不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盐有“类似毒品的情绪改善功效”,能让人上瘾,缺少盐分使人沮丧。
  美国艾奥瓦大学教授金·约翰逊的研究显示,如果不给老鼠吃盐,它们就会情绪低落,甚至对平时爱喝的糖水失去兴趣。研究人员相信,“没有盐吃或渴望吃盐可引发抑郁及其他类似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老鼠没有盐吃时的脑部活动和“瘾老鼠”没有毒品时的脑部活动相似,“这意味着大脑需求或渴望摄入盐分时的活动方式与染上毒瘾和滥用毒品时相同”。
  (摘自《健康报》)



怎样保卫血液健康



  日本医学科普专家阿部博幸告诉人们,“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与健康”。我们重视血液健康了吗?我们了解危害血液健康的潜在因素吗?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6月初,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罗京患淋巴癌不幸逝世。人们痛惜他在48岁风华正茂的年龄早早逝去,在回想罗京音容笑貌时也会惊疑不已:淋巴癌——这是一种怎样凶险的血液病,如恶魔之手攫杀鲜活的生命。还有哪些血液病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常见血液疾病知多少
  
  人体血液中有三大类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常见血液病也分为三大类:
  白细胞疾病以白血病为主,俗称血癌。如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小儿白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首位。较常见的还有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贫血性疾病过去多见营养不良性贫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少了,但比较严重的“难治性贫血”发病率在升高。难治性贫血,又称白血病前期,是近十年来比较多见的血液疾病,其严重程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它。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比难治性贫血要低。
  出血性疾病由血小板减少引起。如30~40岁女性月经量多、牙龈出血,或夏天穿裙子时发现身上有出血点,或不小心碰撞挤压身上就会出现紫斑(医学上称“紫癜”)等。
  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淋巴瘤曾是欧美国家比较多见的肿瘤,近年在我国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国人排名前十的“十大肿瘤”中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
  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中老年人,50~55岁为高发年龄段。该病以前较少见,人们也不太重视,现在发病率有小幅增高趋势。发病年龄低是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特点之一。
  温馨提醒
  老年人反复发作的腰腿疼痛,或其他骨骼疼痛,在骨科久治效果不明显时,应提高警惕,想到是否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骨髓穿刺、血液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家庭用药》2009年第8期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