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4年4月13日至4月25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浙江绍兴市的柯桥中学、轻纺城高级中学、鲁迅中学的3名男学生,以及绍兴外国语职业学院的1名女生,相继跳楼身亡。4位跳楼自杀者中3位为高一学生,1位为2003级的高职女生,年龄皆在十六七岁之间。
2005年11月14日早晨5点40,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郭道镇汾阳至屯留的省道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沁源县第二中学的900多名学生在公路上跑操后掉头转弯返校时,一辆东风带挂货车横冲直撞碾压过来,当场有18名师生命丧车下。在伤者被送往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抢救过程中,又有3名学生因抢救无效死亡。
2006年5月1日上午10时许,长沙医学院女生宿舍楼内发生了一起血案。大一女生李爱娟用菜刀砍杀同室密友钟凯艳。在猝不及防中,身中62刀的钟凯艳忍受剧痛急中生智倒地装死,躲过了李爱娟的疯狂砍杀,侥幸逃生。
每当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接通广播,登上网络,我们都会听到或看到有关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很多事件都和学校有关,和校园里的学生、教职员有关,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亲戚朋友有关。这些突发事件,有的本来应该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是无法避免的。对于有些事件的发生我们有对策,但对于有些事件我们没有对策,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然而,多年来虽然我们注意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过程,却往往忽略了从心理上对遭遇突发事件的人提供援助,忽略了对那些经历了突发事件并活下来的人的心理援助,也忽略了对那些与突发事件有关的人或人群的心理援助。2003年的“非典”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个特殊时期,直接死于“非典”的人数是可以统计的,而这场灾难对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所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和心理损伤却是无法统计的。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从国家管理运作的角度,该预案第一次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做了概括和安排。在随后的这半年中,我们注意到全国许多省市也制定了相对应的省市级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各种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依然没有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施紧急心理援助的条款,依然没有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相关个体或群体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条款。
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人,最脆弱的是人的心理。每个人在一生中总是会遭遇一些突发事件的,极少有人能真正地“一生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说,遭遇突发事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是在遭遇危机事件后我们不知道如何调节我们自己的心理,是我们无法在心理上去帮助别人——尽管我们能给别人很多的物质帮助。尤其是那些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们,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他们都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成熟时期,在这个时期遭遇任何突发的危机事件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不平衡。对于很多青少年学生来说,即使没有直接经历危机事件,只是看到或者听到自己的同学、朋友遭遇到危机事件,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和创伤。如果这些心理冲击得不到及时应对,这些心理不平衡得不到及时调整,这些心理创伤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治疗,就会给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
本书把学校师生员工可能会遭遇的校园危机事件归纳为5个方面:①与学校成员相关的自然灾害性事件;②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恶性犯罪事件;③与学校成员相关的社会重大恶性事件;④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冲突、伤害事件;⑤校园内发生的自虐、自残、自杀事件。无论对学校整体还是对学生、教师来说,这些校园危机事件都是校园突发的公共事件。既然是危机事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危机。危机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尤其对正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在面对危机事件产生心理危机时,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如果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变得更坚强、更成熟,就会在未来再遭遇危机事件时,变得更冷静、更灵活。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如何为危机事件中的主要当事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我国医学界,尤其精神卫生学界,已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尝试。在前几年的空难事件中,在抗“非典”传染事件中,在最近一两年的我国东部沿海遭受台风正面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国的医学心理研究人员和卫生工作者都曾组织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直接进入事发现场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他们的研究和工作对象主要是在危机事件发生现场中遭受心理冲击的各种人群,他们的心理援助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危机干预效果,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
与此相对比,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现场或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在校园范围内以学校的管理机制为依托(school-based)实施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我国学校心理学界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践操作上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在校园危机事件应急处理中实施心理援助是指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从心理的角度来支持和帮助那些遭遇危机事件的学生或教师,使他们能及时调整不平衡的心态,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所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心理援助是一个过程,是贯穿在整个危机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必要应急救助措施。此外,我们还应该把校园危机事件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放在整个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中,这个系统包括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和心理维护系统。在《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一]一文中,我曾强调,建立以学校教育和管理为基础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从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助于降低或减少学生与教师非正常死亡发生率。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中的预警系统负责预警有恶性事件发生倾向的个体或人群;应急系统负责在重大事件发生现场对当事人或人群提供心理援助和疏导;维护系统负责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对相关人或人群的心理疏导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本书正是从上面这些角度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人员,为校长、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工作者,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为家长和学生们,介绍和描述心理援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以及实施心理援助的基本任务、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更多的学校管理工作者、校长、教师能参与到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施中,能有更多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出现,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真正安全、和谐、健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