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一):造化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千门大炮瞄准了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北平。一旦发出攻击令,只要10分钟,这座古老的都城就会玉石俱焚。
毛泽东深知这座三朝古都的意义,所以他制定的战略是用大军压境,不战而屈人。如果不得不兵戎相见,那就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北平城里的文物古迹。为此,毛泽东专门派人找到清华园里的梁思成,请他在地图上标明北平城内不能用炮火攻击的古建筑。梁先生大为感动,连夜在地图上标示出哪是故宫,哪是北海,哪个地方是不准打的……这份地图立刻被抄送给准备攻城的部队。
在最后一刻,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随着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座有历尽沧桑的都城和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一起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一个星期后,故宫重新对中外游人开放。
53年过去了。在紧邻故宫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为纪念《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诞生30周年,一个名为“世界遗产在中国”的大型展览拉开帷幕。故宫展区被安排在最显著的位置。我们很难想象,假如53年前这座皇家的紫禁城被战火摧毁,今天的展览将留下多少遗憾。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进步,同时,相继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遗产也造成了空前的摧残与伤害。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一直在关注着对人类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如果说自然遗产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馈赠,那么,文化遗产则是我们的祖先文明进步的纪念碑。为了让这些天地造化和文明遗存在受到威胁之前就得到很好的保护,1972年11月16日,76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
在《世界遗产公约》成立的第6个年头,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它们其中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德国亚成大教堂,埃塞俄比亚西蒙公园,和澳大利亚鲨鱼湾等12处遗产地。
就在这一年,中国恰好走到了改革开放的起点线上。中国人在睁开眼睛开世界的同时,也在重新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以及文物古迹的价值。
1982年夏天,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收到来自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信件。教科文组织在信中详细介绍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基本情况,希望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能够签署公约,成为缔约国。
1985年春天,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同三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建议我国政府尽早参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提案,编号663。这份提案很快就被政协通过并上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5年11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在广泛征求各方专家的意见之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中国第一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5个候选名单,它们是:故宫、万里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
素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确定为自然遗产候选名单。
为了帮助申报地工作,中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巴黎出差的时候,特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带回一份第三世界国家申报的样本。
终于,在最后截止日期之前,泰山项目申报小组赶制的3套申报文件漂漂亮亮新鲜出炉了。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把文件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1987年6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大会上,中国申报的6个遗产地被全票通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而且,中国泰山的申报文本被评为第三世界国家最出色的文本。在这次会议上,泰山是作为自然遗产列入名录的。但它丰厚的文化内涵让委员会的评委们大开眼界。
他们要重新评价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决定再次派出专家,对泰山重新考察评估。
一年之后,泰山被重新命名为世界第一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这种双重身份的遗产地,在全球世界遗产的评定中,还从来不曾有过。这就意味着,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里,中国贡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