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疾病让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强壮 序 养生要养根,治病要治本
怎么有这么多的病人,难道人就是为了生病而活着吗?这许许多多的病,到底能不能根治?
从医几十年,每当我看到医院里熙熙攘攘的人流,特别是看到那些一年四季不断往医院跑的老面孔时,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我不断寻求着答案,从理论,也从实践;从中医,也从西医;从古籍,也从医学前沿……结果发现,许多疾病是完全能够根治的。
疾病本是自家生,因此,对于疾病,患者本人最有发言权。哪里不适,怎样不适,痛在何处,痛在何时……留意这些疾病的信号,是找到病根的重要线索和关键。
疾病有来路,一定有归途。一旦找到其根源,便可以对症下药,就不难治愈了。而要找到疾病的来路、根源,主要是靠我们自己。看医生吃药打针,只能助您一臂之力,而日常的自我调理和保健,才是彻底摆脱病魔纠缠的最关键一环。
许多人平时不注意健康,有病了才去医院,并且把治愈疾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生身上,自己反成了旁观者。甚至有的,还和医生对着干:一边吃着保肝药,一边饮食不节,烟酒不断;一边吃着补药,一边挑灯夜战,熬到黎明……这样的人,常年疾病缠身,便是一种必然。
我经常把这些道理讲给我的患者朋友,大家依言而行,都说有收获,终于找到了根治疾病的法宝。恢复了健康的朋友们便劝我说,您这样辛辛苦苦地把脉看病,一天最多也只能为几十号人解除病痛,不如把您的经验和见解写出来,就能使更多的人受益。
我虽然先后追随几位国家级名老中医潜心研究悬壶济世之术,也在多年前就获得了中医学博士学位,现在还带了一群研究生,但总怕自己见识尚浅,出书难免误人,因而迟迟未能动笔。
时间到了2007年底,一日,一位朋友给我打电话,聊到各自工作的一些情况。当听我说一直致力于研究疾病的根源,但对之是否宣之于众而犹豫不决时,他说:“如果你只有一杯水,你自然难以分给别人喝,但是,你现在已有一大桶水,为什么不分给别人呢?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你这样只顾埋头研究,而不把这些拿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实际上就是对患者的痛苦无动于衷,就是见死不救!”闻听此言,我猛然醒悟。于是,我便在繁忙的教学和诊务之外,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和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果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帮助,疾病少几分,健康多几分,我也就感到万分欣慰了。
王长松
2008年8月
第一章 疾病让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强壮 1.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
——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
既然疾病不可避免,就让我们正视疾病,与疾病愉快地相处吧!
不少患者朋友羡慕那些叱咤风云的政界要人、驰誉中外的演艺明星、腰缠万贯的商界巨子,以为他们都有得天独厚的诊治条件,应该是最健康的。
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甚至肿瘤,他们也有痔疮的痛苦,有失眠的折磨,有不孕的遗憾……
深受国人爱戴的总理周恩来,最后患的是膀胱癌;“林黛玉”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有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人物之称的王均瑶,死于肠癌……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从不生病的人是不存在的。
既然疾病不可避免,就让我们正视疾病,与疾病愉快地相处吧!如果未病先防,找到影响健康、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就能减轻疾病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健康。您就会发现,生病真的不一定是坏事——它使您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使您更热爱生活,更能体味健康的快乐。
第一章 疾病让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强壮 2.抽不出时间休息的人,一定会抽出时间生病
疾病不是洪水猛兽,真正聪明的人,当身体发出不适的信号时,不应该讨厌它、压制它,而应该静下心来,听听身体的语言,找一找不适的原因,必要时,干脆让病生下来,通过疗养、调整,恢复健康。
胃又痛了,心中热辣辣的,有一股酸水上泛。李主任极不情愿地离开电脑桌,找几片药服下去,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想,无论如何,现在可不是生病的时候。这份标书,明天必须上交;研究生的论文,也要在今晚修改出来;还有,周末的学术会议非常重要,起码要把发言的提纲搞定……
像李主任这样,正值中年、无暇生病的人,生活中真不少见。他们是单位的中坚力量,肩上有千斤的担子,手里有干不完的工作。他们最害怕生病,也没有时间生病。感冒了,吃点白加黑;发烧了,吃点百服宁;头痛了,吃点去痛片;咳嗽时,吃点镇咳宁;睡不着,要么吃舒乐安定,要么吃思诺思……总之,身体出现不适时,他们总会想办法,用一些“特效药”把症状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年来,也真的就这么过来了,虽然能感觉到体质在逐渐变差,但也没有因为生病而影响工作。
其实,有些时候,是需要把病生出来的。这样一次次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会丧失发现疾病根源的机会。就像是身体内部失火,报警器响了,您不去处理火险,而只是把报警器关掉一样,必然会掩盖病情,后果可想而知。一次次地压抑症状,病邪不能外排,就会逐渐沉积,最终积重难返,使人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