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TXT下载

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

作者:威廉·恩道尔 (美)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国外
大小:726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前言

  货币-金钱就是权力。这句格言古已有之,但是从来很少有人能够洞悉货币实际上具有的权利。现代社会把货币合乎规范地理解为“一种交易手段”。在一个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产品的复杂国民经济中,易货贸易根本就是行不通。许多世纪以来,某种支付形式或者货币逐渐形成;只有令各方都满意的偿付方式,才能促进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货币可以被创造出来,也可以被毁灭掉[1],经济的大繁荣,大萧条或者适度增长,就会随货币的创造或者毁灭而发生。因此,让谁拥有创造或毁灭货币的最终权利,就是在政治上具有第一位重要性的问题。实际上,货币就是政治的产物。货币权利就应该被视为国家主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没有这个权利,一个国家就不能够掌握本国人民的命运。从历史上看,纸币永远有白银或黄金这样的贵重物品做担保抵押,纸币由于背后的有形物而赢得普遍的信任。然而,最根本的还是国家权利:货币的发行、创造或者毁灭,都得有国家权力的支持。这种权利最终能够通过发动战争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扩大自己的经济空间---生存空间(这里指的是纳粹帝国扩张时寻求的所谓生存空间—译者)。
  1913年12月,J.P.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和保罗.沃伯格等人代表的强大的私营银行利益小集体说服了美国国会,将发行货币的权利出让给他们。这个日子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标志:一项极其重大的权利被拱手相让,这个权利对合众国[2]人民的福祉如此重要,为此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一定要在《美国宪法》的头款头条之下标记这项权利。
  从那天起,创造或毁灭美国法定货币的权利,就一直把持在一小撮私人银行家手里,而不再由美国人民所选出的代表所掌握。这个决定被故意掩盖下来,以至于没有多少人明白,货币供给的权利落到了私人银行家手里,而不再是由政府控制了。这一决定的后果就是,美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要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次战争的目的恰恰都是为了扩大私人金融托拉斯的权利。
  私人银行家通过落入他们手中的联邦储备体系,将货币的最高控制权移交给他们自己,这就是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股市繁荣时期发生的空前的货币创造(即通货膨胀—译者)的唯一原因。低利率的便宜的美元贷款从纽约的各家银行留出,潮水般地涌向世界各地的信贷市场,波及到德国魏玛共和国、英国、阿根廷以及意大利等地。正是这同一个金融托拉斯,得到了最高货币控制权却把它撒手抛向天空,仅仅这一个原因就足以使货币遭到空前的毁灭---毁灭的正是这个金融托拉斯自身的利益,并且无助于国家的利益。这一场大毁灭将美国人推入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今天正是在发生的这场金融灾难,在美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也许都是最大的,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对货币权利的私人控制。这场危机肇始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到2008年9月的时候,危机已经像燎原之火烧遍了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从1945年以后,世界金融体系已经逐渐地演变成一个依赖美元的体系,而美元确实掌控在华尔街的私人金融托拉斯手里的。应该对这场为这场危机复杂的那些名字,全都可以追溯到金融托拉斯1913年12月的那次命运攸关的政变。这个大家熟悉的名单上,有J.P.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雷曼兄弟、高盛、还有摩根士丹利。
  本书记录的是货币权利的秘史,以及这个掌握在私人手中的权利如何使得美国崛起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有如何使得她陷入本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萧条,而当他的民选政府官员束手无策的时候,这个腐败透顶的金融托拉斯又如何攫取了数额令人目瞪口呆的纸币,试图拯救一个不可救药的体系------由它们自己控制的那个私人美元体系。
  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健康器官里,癌症是不会转移的。只有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失灵的时候,癌症才能扩散。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债务这种癌症以及对债务的控制,一直都服从于控制了美联储的私人利益,并且扩散到大多数工业化世界的中央银行。这些中央银行,一步一步地而往往有扭扭捏捏地,以各种方式模仿美国,将本国的货币的主权移交给私人银行家、“专业银行家”或者他们的走卒仆人,像艾伦.格林斯潘或保罗.沃尔克那样的人。
  一旦这个简单的事实被人们看懂,即使是普通的人也可以理解眼下这场毁灭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之间的真正的因果关系。并且,债务的癌症可以被分离并得到控制,而各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就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得到恢复。
  在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里,受这个金融托拉斯影响并支配的经济学教师们回避讲授这个事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诺贝尔奖颁发给那些为金融托拉斯利益提供服务上最有用的经济学家,如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不太为大众熟知的金融衍生工具理论家罗伯特.墨顿和迈伦.斯科尔斯,甚至还有温和的批判家或改革者,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保罗.克鲁格曼。这个奖励制度可以看成是一种专业桂冠体系,在神圣化那个私人金融托拉斯的规则,使之成为宗教教义一般的伪科学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告诉我们的是,他们的正确做法永远不能被改动,我们都是不懂得“货币”又没有经验的外行。我们只需要提出基本的问题---让普通公民来质问,究竟谁拥有真正的货币权利?是主权国家和民选的代表?还是把自身的权利置于大众之上的私人金融寡头集团?
  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处于其权力的顶峰时,据报道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句话很正确,从中得到的推论也是正确的:一个主权国家,甚至一个超级大国,如果失去了对货币的控制,就会不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无论公元400年的罗马帝国、1945年的英帝国还是2009年的美国,都莫不如此;作为超级大国,它就是世界的庄家、资本流动的中心,它的货币就是储蓄货币,;如果这个打过失去了对世界货币的控制,那么它从支配性大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这个无情的结果必定会出现。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历史上,无论罗马帝国、“日不落”的英帝国还是美国世纪,每一个帝国的衰落都根植于奉送货币的最高控制权给私人金融业这个决定中。这些私人的利益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牺牲公共利益来实现。美国也不例外。
  2009年,世界各国在日益加深的危机中要决定的中心问题是:应该由谁来控制货币权利。华尔街的银行家组成的国际银行家寡头集团,从不关心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大众福利,有无数事例可以证明。那么,令人敬畏的货币权利还要留在这些人手中吗?这些主权国家的政府是否应该开始收回这项权利呢?1913年正式的美国民选政府放弃了货币权利,心照不宣的美国总统和国会在金融托拉斯的压力下退缩,拱手交出了对货币的最终控制权!问题其实很简单:是国家控制货币权利,还是货币权利控制国家?
  本书是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三部曲的主题正是取自亨利.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关于石油、粮食、货币和霸权的名言:第一部《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新秩序》[3],记述石油在美国作为强国崛起中的作用;第二部《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4],记述美国超级大国通过对粮食的控制、通过全球化的农业企业的扩展,以及最近通过传播专利种子、通过控制转基因种子的那些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杜邦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实现对地球上各个民族的控制;在这些公司的背后是美国官方的最高机构,他们正联合起来组成小型卡特尔实行准垄断。本书是讨论货币霸权的;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日益严重,货币和金融问题分量分外沉重------作者的希望,正是通过本书引起一场有益的辩论。

  [1] 译者注:创造货币即货币扩张,毁灭货币即货币紧缩。
  [2] 译者注:指美国
  [3] 译者按:本书原名A Century of War: Anglo-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Order,中译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
  [4] 译者按:本书原名The second, Seeds of Destruction: The Hidden Agenda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中译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

  中文版序言:美元武器和新鸦片战争

  对美元和整个美元金融体系的故意操纵,是一场致命的新鸦片战争中的主要武器。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中,英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利用潮水般涌入中国的非法鸦片,榨干了中国国库中的白银储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这个国家破产,迫使中国向英帝国主义打开贸易的大门,而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人(染上毒瘾)并使中国蒙羞。
  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称之为“新鸦片战争”。华盛顿及其同盟者——华尔街上各式各样的银行,把美元当做新形式的“鸦片”,试图强迫人民的共和国放弃对贸易的保护,并且引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政府,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贸易顺差美元去购买美国国债、购买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半政府性质的机构的资产,以此来挽救衰落中的美元体系。
  这场新鸦片战争与160多年前英国人打的更加明目张胆的鸦片战争相比,一样致命而且一样危险。中国远不是这张战争的唯一目标,但也许是最重要的打击对象。要了解这种战争的破坏性质,我们必须回溯美国经济巨人成长的最初时代。具有很大讽刺意味的是,正是那个时候,英国在一帮(美国)新英格兰运输商的帮助下,迫使大量中国人吸食鸦片并且上瘾,这是它们在19世纪中叶对这个天朝王国进行殖民统治的(第)一次尝试。
  美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2007年夏季爆发的危机,把事态推向戏剧性的顶点。
  2008年9月,这场危机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成为一场全球的系统性的危机。美国财政部长、华尔街的圈里人亨利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以及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蒂姆盖特纳在一起决定,允许有153年历史的第四大国际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曾经领衔高盛这家全球最老谋深算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保尔森以及华盛顿的其他人,是故意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更加令人怀疑的是,仅仅在6个月前,(美国)政府曾插手拯救一家规模小得多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一些明眼的观察家提出这样的疑问:保尔森及其同党是故意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他们想出发一场全球金融恐慌,来吓唬美国国会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让它们不仅要同意拯救或援助华尔街银行及其亲密盟友(如美国国际集团这样的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而且还要拯救美元体系——这个体系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以来,一直是美国权力的基础。
  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令人震撼。在18个月内,估计有50万亿美元纸面价值的股票、债券、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在信任危机中消失了。更严重的是,建立在大银行之间资金拆借基础上的国际银行体系完全停止运作。美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中国和亚洲、拉丁美洲其他握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对美元危机)立刻就发出了回响。2009年1月,官方报告约有2600万中国人失业。对美国经济来说,在好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地位太独特了。在一项看似反常、但或多或少不得已的安排中,中国通过向美国出口工业产品而积攒下来的贸易顺差美元,被用来投资所谓“安全的”美国资产。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者,其中包括长期国库券、票据和钞票。这笔资产中还包括在华盛顿的不断敦促下(中国购买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半政府”机构的债券,估计为数达6000亿美元——这些债务都在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华盛顿和华尔街利用它们的美元,把中国玉美元体系挂上钩。他们静观中国稳步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美元贸易顺差储备,说服了中国央行,美元只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没有其他的用途。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贸易美元资助了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而这些战争会破坏石油价格的稳定,伤害经济交往的关系,最终违背中国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只要美元体系看起来还能继续运转,中国政府和央行似乎就别无选择。而到2009年时,这样做的理由已经很牵强了。
  在2007年底危机爆发之后,华盛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试图说服中国交出更多的美元由美国政府处置,以便在实际上救助美国最大的和麻烦最深的银行,包括曾经的巨无霸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高盛集团和美国国际集团。
  充满了讽刺意味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近还被美国政府机构私下里谩骂为不可救药的落后国家,以惊人的速度翻转了命运,变成了世界上美国官方债务的最大持有者。相反,美国自己倒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中国当了超级大国美国的债权人。除了北京的高级官员之外,没有人知道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美国国债的确切数字。据估计这一数字大大超过1.2万亿美元。
  2009年初,北京和世界各国首都的人们都在问自己,他们是否要以损害本国经济为代价,去不顾一切地拯救那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美国各大银行。期待已久的20国集团经济峰会于2009年4月召开,会谈的成果仅仅是一纸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空头支票。这个组织是华盛顿于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创建的一个工具,它本是美国对外推行经济帝国主义的有效机构。
  当我写这些话的时候,北京的领导人以及俄罗斯、巴西、甚至德国的领导人,似乎都不情愿插手拯救美元体系。本书的目的,是阐明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个经济帝国的性质,和它走向巅峰的道路,现在它正在临终的痛苦中挣扎。中国与欧亚地区各国,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会摆脱危机,会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稳定,他们的前途充满光明。危险在于,美国或者至少华尔街内外的权力精英很像一头受了伤的虎。受伤的虎有可能是更具有危险性的。

  第一章 权力、货币与英帝国的衰落

  “我不是寄生虫。我只是一个投资人。” ——莱昂尼亚·古卢布科夫在1994年破产的俄罗斯MMM公司投资骗局的一则广告中所说

  英帝国衰落的缘由
  1815年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以后,英国以全世界无人挑战的霸主姿态君临天下,当了统治海洋、控制世界金融和主导全球贸易的帝国。这个帝国的货币基础是世界上最牢固的——按照标准铸成的固定重量的金块。
  四十年后,19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还会怀疑,女王陛下的皇家海军就是海洋的霸主,是世界上最威严的皇权的捍卫者,一直到遥远的将来都是如此。帝国权力的核心就是金钱——对世界上一切重大的现金收支的控制权。这个控制权掌握在伦敦金融城(伦敦金融区的称谓。——译者)的银行和分布在从香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英国商业银行全球网络手中;它们为世界贸易的主体提供信贷资金,信贷的条件当然一定要让伦敦银行家有利可图。
  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14年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英帝国更强大,这简直像公理一样不容质疑。然而,这个帝国的基础却远远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
  英国从世界主导大国的位置上降落下来的那个漫长的过程,始于1873年开始的持续了十年之久的经济萧条。这场经济萧条削弱了英国的制造业,向两个全球竞争对手打开了大门。当时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胆敢觊觎英帝国的宝座:德意志第二帝国和走出了南北战争之后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它们开始伺机挑战英国对货币、金融、贸易的统治并挑战英国的军事力量。
  两个觊觎者还要打两场世界大战和无数次较小规模的征服战争才能决出胜负。争夺全球统治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真正原因;虽然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做过一点装模做样的努力,但这场战争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1919年战败的德国被剥夺了仅存的海军舰队、陆军以及海外殖民地。德国还要承担全部战争责任,必须在几十年时间里以本国经济为抵押,向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支付战争赔款。在全球主导权的角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实力和货币。来自德国工业的威胁消失了,然而美国银行界的精英和工业大亨在1919年的时候还没有准备好。英国首脑思考的问题也是帝国的复兴而不是终结。
  英帝国的支柱
  19世纪90年代末期,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英国仍然是毫无争议的世界领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就像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一样。
  拿破仑战争之后,在1814~1815年瓜分欧洲的“维也纳议会”上,英国以某种让步为代价攫取了海上统治权,那是向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其他欧洲大陆列强作出的一种损人利己的“让步”——一个使得中欧大陆继续保持四分五裂的让步,中欧大陆因分裂而软弱,无力抗衡英国在全球的扩张。
  英国控制了海洋,由此控制了世界的海上运输,这是新兴的英帝国的支柱之一。欧洲大陆的制造商以及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都不得不接受伦敦制定的贸易条件。这些条件都出自劳埃德航运保险公司和伦敦银行业辛迪加之手。世界上最强大的皇家海军为英国商船队维持主要航道的治安、提供免费的“保险”,而竞争对手的船队必须通过伦敦最大的劳埃德保险辛迪加为船只购买预防海盗、海难和战争损失的保险。
  伦敦金融城(伦敦金融区的称谓。——译者)各银行提供的信贷和汇票对于世界上大多数航运贸易融资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私营的英格兰银行本身就是伦敦金融城的杰出作品;在伦敦的金融机构中包括巴林银行、汉布罗斯银行等,其中比任何人都更显赫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英格兰银行操纵世界上最大的货币黄金供应,精心策划英国的商品出口,只要她愿意就可以让英国商品潮水般地在竞争对手的任何市场上无情倾销。英国对国际银行业无可置疑的统治,是1815年之后英帝国权力的第二大支柱。伦敦金融城金融和银行体系的权力核心,是私营的英格兰银行和控制它的那些人——帝国权势最大的私人银行家。在19世纪由英国垄断的国际贸易中,还有一大宗是罂粟,特别是在英属印度种植、由英国的贸易公司亲自操刀,在中国朝廷的抵制下强行输入中国的、针对中国人民的非法鸦片贸易;虽然很少被提起、很少被承认,这却是支撑英帝国金融大柱的基础。
  伦敦:矗立在黄金和鸦片之上
  英国拥有的黄金储备是英镑在1815年后担当世界信贷源泉这一角色的根基。“像英镑那么好”是那时对世界市场的信心写照,英镑本身“与黄金等价”。1816年6月22日颁布的一项法律宣布黄金为英帝国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制。
  在随后75年之久的时间里,英国外交政策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英国的私人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金库获取新开采的世界黄金储备,无论金矿是在澳大利亚、加利福尼亚还是南非。
  借助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萨特磨坊(北美的第一次大淘金热于1848年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河附近的萨特磨坊。——译者)的黄金大发现以及三年后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黄金,伦敦黄金市场迅速扩张,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黄金交易中心。像斯图尔特·皮克斯利和塞缪尔·蒙塔古这样的黄金商行都加入了经纪人的行列。罗斯柴尔德在自己原来的银行业务之外,也插手黄金,与约翰逊·马瑟一道成立了皇家铸币局黄金提炼厂。英格兰银行会为伦敦金融城遴选出来的黄金议价银行提供“可靠交付”最高信用评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用黄金进行越来越多的国际收支结算。
  从188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港每星期都有运黄金的海船抵港卸货——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南非;这些船运来的黄金造就了伦敦金融城无人可望其项背的世界黄金市场首席地位。
  到1871年时,其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从对外出口贸易中获取了足够的黄金,将本国货币与金本位制挂钩,加入了英国的金本位体系。1871年德国战胜法国,从法国得到的战争赔款是用43吨黄金支付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由此宣告诞生,俾斯麦首相是这个帝国政治舞台上的决定性人物。德国的黄金储备翻了两番(四倍于前),黄金撑起了德国马克,为德国工业的空前扩张提供了流动资金。到1878年时,法国、比利时和瑞士也跟随德国和英国加入了新的国际贸易金本位制。沙俄是一个黄金生产大国,也使用黄金作为官方储备——将英国殖民地从开罗延伸到开普敦。
  1886年在南非的德兰士瓦发现了大量黄金。英国探矿者川流不息地从之前被英国吞并的开普殖民地越过边界而来。开普殖民地的总督是英国矿主塞西尔·罗得斯,他的梦想是让英国控制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整个非洲大陆。19世纪90年代,布尔人中的民族主义者坚决要求摆脱英国而独立,伦敦清楚地意识到必须用武力来制服南非了。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前途和帝国的未来都将取决于这场征服战。1899年,布尔战争爆发。这是伦敦为控制德兰士瓦的黄金而发动的战争。德兰士瓦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黄金生产地区。罗得斯的矿山是最大的开采中的金矿。法国和德国的投资者也投入了大量的股本,但英国人控制了矿山60%~80%的黄金产量。英国打赢了那场战争,血淋淋的胜利保证了伦敦金融城作为“世界银行家”的主导地位至少再维持一段时间。1873年后英国工业霸权的重大衰落,基本上被1886年以来从德兰士瓦攫取的大量黄金储备掩盖掉了。
  英帝国财富的第二根支柱,是很少被人提起的19世纪一本万利的鸦片贸易。对鸦片贸易的控制使伦敦金融城得以在黄金之外还主宰了世界白银市场——白银是当时使用的第二种货币金属。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英鸦片战争
  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冠级皇家公司——是庞大的英帝国框架的基础。在1858年议会终于废止了对它的皇家许可之前,东印度公司作为私人组织却拥有私人的军队,它控制的领土面积比地球上任何一个政府都要大(除了中国以外)。整个19世纪前半叶,东印度公司收入的秘密来源就是对中国的非法鸦片贸易。罂粟的种植由该公司在印度的种植园负责。
  英国东印度公司插手印度的鸦片种植,最早始于孟加拉,时值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到19世纪20年代鸦片贸易急剧增加,1824年有1.2万多箱鸦片被偷运进中国,1838年上升到4万箱,数量达2500吨。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强迫农民大量种植罂粟。19世纪30年代的情景,就像一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鸦片是“19世纪全世界最值钱的商品”。
  19世纪30年代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在金融上的地位和20世纪后半叶的石油不相上下。鸦片简直就是“白颜色的金子” 。
  鸦片贸易对英帝国的战略价值是生死攸关的。非法的鸦片走私将英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变成巨额盈余,其数额足以支付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向印度出口的英国工业制成品和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大部分行政费用。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东方商业的中心枢纽”。
  偷窃中国家庭的白银
  由鸦片进口引起的中国国际收支赤字,导致了中国的货币白银储备流出。1810年之前的10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举非法贩卖鸦片之前,中国在对外收支中持有2600万美元的盈余,这个数字令人难忘。此后,从1828年至1836年的8年间,中国贸易出超达到惊人的3800万美元,以今天经过膨胀调整之后的美元衡量,大约相当于千亿美元。这一切全都是因为鸦片。诱使大量中国人吸食鸦片上瘾而劫取的金钱,大部分直接流向了伦敦金融城的金融机构。难怪女王陛下、首相巴麦尊(又译作“帕默斯顿”。——译者)勋爵和英国银行界会如此断言:同中国人做的鸦片贸易值得打上一两场战争。
  当时中国和其他不少国家的货币基础是白银。从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与欧洲开展大宗贸易以来,中方要求欧洲用白银支付其进口的产品,曾导致了欧洲的白银储备外流。当时以白银支持的货币还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给印度设置的卢比,因此用鸦片从中国换白银的贸易对英国特别有利。美国自己在19世纪的前半叶曾竭力建立一个由黄金和白银支持美元的金—银复本位制。美国财政部依据《1846年独立财政法》规定过严格的“硬通货”制度,做生意只能用金币或银币支付。
  怡和洋行帮助英国备战
金融海啸:一场新鸦片战争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